百度系员工贪腐实录: 百家号生态溃烂的十年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6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2016年底,我以一个自媒体创作者的身份,参与了百度百家号的内测。当年的我,是一个百度贴吧和百度浏览器的深度使用者,无论遇到什么问题,我总喜欢打开手机百度一下。

百度百家号内测的时候,我满怀期待,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这个承载着百度内容生态厚望的平台,会在短短数年间沦为内部贪腐的重灾区。

从邀请码黑幕到AI洗稿产业链,从权重体系寻租到白名单特权交易,百度员工的腐败行为如同癌细胞一般侵蚀着平台的根基,最终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
一、邀请码经济:平台初建时的毒瘤

2016年底,百家号内测阶段,我满怀欣喜地申请了一个百家号。由于在此之前,我就是一个其他平台的自媒体创作者,于是我就把我之前的存量文章,全都发表在了新申请的百家号上。结果也很让我意外,一个月的时间,我就赚了大几千。

我没想到,百家号能有这么高的收益,这也让我对百度百家号这个平台,充满无限的期待。

后来,百家号开始公测,他们大量发放邀请码,邀请其他平台作者入驻百家号,就在这时,百度百家号业务部员工的失职,就体现出来了。

讲道理,发放邀请码应该有严格的审核制度,要确保邀请进来的作者,真的是其他平台的在更作者。先不说,邀请进来的作者,优不优秀,但起码得保障,是真作者被邀请进来吧?

但结果是,当时只要提供一张PS的其他平台账号截图,就能从运营人员手中换取邀请码,他们根本就没有审核。

当时,如果不用邀请码注册账号,自行入驻大概率是被拒绝的。我们一行五六个人同时申请账号,仅有我一个人审核通过,其他人全部被拒绝入驻。

至今我也没搞明白,为什么唯独我的账号审核通过,可能工作人员小手一抖,给放过了吧。

起初,申请邀请码还需要P图,后来连P图都不用了,百度百家号业务部的员工,将邀请码直接发放给黄牛,很快这些邀请码就流入了黑市。

各大自媒体交流群里,百家号的邀请码满天乱飞,价格从30到50再到100不等,什么价位的都有。

百度百家号业务部的员工,为完成拉新KPI指标,将邀请码批量转给黄牛,后者再以数十倍价格转卖给批量注册账号的“撸号党”。

这种畸形“合作”直接导致平台引入大量无效作者。2017年,有很多家MCN机构通过这个渠道,申请上千个百家号。他们专门搬运知乎、豆瓣、论坛、图书等内容,骗取百家号的流量分成。

所以,百家号从一开始,就没开了好头,内部员工为了完成KPI,根本不考虑平台的健康发展。

二、奖金评选黑箱:补贴体系的系统性崩塌

2018年,百家号为了吸引优质创作者,启动了“百 + 计划”,具体操作就是,每个月给上榜“百 + 计划”的创作者发放奖金,奖金金额是人民币1万元整。

这个计划的初衷,是补贴那些优秀的创作者。但最终的结果却是,这个计划几乎沦为了百家号相关工作人员贪腐的提款机。

当时,这个“百 + 计划”奖金的分配权,完全掌握在相关运营负责人的手中。每个月上榜的这些作者,凭什么能上榜,没有任何标准,完全是由相关负责人说了算的。他们只要做个表单,你就可以上榜。

于是,就有MCN机构,开始跟这些手握大权的百家号员工勾兑,你帮我评选上榜,我给你干股分红。就这样,那些MCN机构的账号,长期霸榜“百 + 计划”榜单。

这种腐败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闭环,员工通过控制榜单获取灰色收入,自媒体公司利用奖金扩大生产规模,而真正用心创作的作者却因缺乏“勾兑”被边缘化。

在这个过程中,百家号的员工为了贪污,根本没把平台的发展放在心上。最终直接导致百家号的补贴体系,系统性崩塌。钱确实是花出去不少,但基本都没有落到实处。

三、权重体系寻租:流量分配的权力游戏

为了扶持优质创作者,百家号还制定了账号权重体系。具体的操作方式是,百家号给优质创作者的账号“加权”,增加其内容曝光率,以及提升其内容单价。

这一体系的推出,让百家号员工找到了更隐蔽的敛财手段。根据实测数据,高权重账号的流量和收益是普通账号的四五倍,这也直接催生了“权重号”交易的产业链。

MCN机构通过送礼、合作开办公司、干股分红等形式,贿赂百家号的工作人员。作为回报,百家号的工作人员,批量给MCN机构下放高等级“权重号”。

这些账号大多发布的都是低质量拼凑或者洗稿内容,更有甚者直接拿来做搬运。

据我所知,就利用这个权重号撸收益的MCN机构,每个月营收超过100万的,大有人在。而且这样的MCN机构,几乎都没什么人力成本,基本上也就是10到20个人左右。

当然,这种腐败也随着平台规则迭代不断演变。从2018年的账号等级制,到2020年的 “优质号” 标签,再到2023年的内部评级体系,每一次的规则调整,都成为员工寻租的新机会。

在这个过程中,百家号的扶持体系也彻底崩塌。最终是通过走后门的MCN公司,拿到了大量的扶持资源,而用心做内容的创作者,继续被平台边缘化。

四、AI 洗稿产业链:技术迭代下的新型腐败

2024年,随着AI技术的爆发,百度百家号的员工又找到了新的腐败模式。就是给MCN公司批量下号,并加入白名单。

AI生产出来的内容,基本上都是一些拼凑和洗稿内容,毫无质量可言。这样的内容要是再加高权重,怎么也说不过去了。

于是他们就转变思路,单篇文章的高曝光做不到了,那我可以用数量来弥补,直接火力全开,用爬虫+AI,批量抓取批量洗稿,用数量取胜。

MCN公司继续通过各种方法贿赂平台员工,然后拿到大量的白名单账号。普通账号每天只能发布15条内容,而白名单账号起步可以发布50条,更有甚者能发100条。

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这些MCN公司利用AI批量生成健康养生、情感鸡汤、历史军事、娱乐体育等垂类内容,即便被平台打压,也能通过内部关系快速解封。

更恶劣的是,运营部门与审核部门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。白天AI账号被系统打压,夜间便通过内部通道批量恢复。

这种猫鼠游戏,直接导致平台“内容质量”断崖式下跌,2024 年百度 APP因低俗内容被官方约谈时,首页推荐的百家号文章中,AI洗稿内容占比竟超过60%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几乎没有人是为平台的发展着想的,也没有人为用户能看到优质内容着想的。所有的一切操作,几乎都是朝着平台健康发展的反方向去走的。

五、基层员工的不作为与高层管理的失控

2020年,我做过一个传统文化领域的账号,我至今都记得,我当时在讲解传统文化的时候,说到了人们不能沾染“黄赌毒”这件事。

但,就是这样一篇提醒大家 “拒绝黄赌毒” 的内容,发表后账号直接被封禁。我去找客服,客服机械性地回复:根据平台规则,涉及黄赌毒就要封禁。

最后没办法,我找到了平台的相关运营,本以为运营会跟客服不一样,结果在运营这里,我几乎得到了相同的答案。他说他理解我的心情,我的内容也确实不是涉黄涉毒,但是解封是不可能的,规则就是这样。

最后,我实在没办法,托关系找到了相关负责人的高管,最终才把这个事情解决。

在这里,就暴露出一个问:就是百家号的工作人员,严重不作为。即使他们知道你的内容没问题,他们甚至能够理解你,但是想要解决问题,那不可能。

类似的事情,不仅仅我一个人遇到过,我的一个同行朋友,遇到的问题比我这个还奇葩,我简直不能理解。

我这个朋友是做健康领域内容的,他当时有篇文章,里面有健康养生四个字,结果就是因为这四个字,账号也出问题了。他们给出的理由是,你的账号涉及敏感人物“康生”。

我的天啊,这是什么鬼逻辑,健康养生跟康生,这几杆子能打到一块去?但就是这,硬是申诉了好久,最终也是找到相关负责高管,才把这个问题解决。

在这个过程中,百家号的员工几乎就是不作为的。他们一方面同作者建立联系,拉群开会,声称可以协助作者解决问题,另一方面当你真的有问题时,他们又极度不作为。

六、部门之间协调不畅,员工离职不交接工作

除了上述敏感词检索的问题之外,百家号内部的部门协作和员工离职工作交接,做得也是一塌糊涂。

百家号各个部门间的协作几乎瘫痪。2024年百家号推出了萤火虫计划,目的是引入视频内容创作者。刚好,当时我正在做短视频内容,主要是发表在抖音、快手这些平台。

我想着参与一下百家号的这个萤火虫计划,或许还能多挣一些钱。

他们当时宣传的是,参与萤火虫计划,做好了单账号每月能赚几万块,结果我真正参与的时候才发现,我一个月下来就赚了几十块钱。于是我就果断放弃了,这样的计划不参与也罢。

于是,我为了参与萤火虫计划申请的账号,就闲置了。

2025年开春,百家号又推出了春风计划,目的是引入图文和视频两个赛道的创作者。我想着,参与萤火虫计划不行,那我就再参与一下春风计划。

之前闲置的账号,正好也可以拿出来使用。可结果是,我做了一个月,一毛钱也没有赚到。我询问了春风计划的工作人员才知道,原来我的账号之所以没有收益,是因为收益功能被萤火虫计划关掉了。

我说那你们再帮我开通一下啊,人家回复我他们部门之间是没有沟通的,人家部门关闭的权限,他们部门是开通不了的。

没有办法我又找回萤火虫计划那里,他们表示这个计划不可以退出。我当时就懵了,这叫什么事呀,合着一来二去的,我白给你们打工,而且我的这几个账号还都成了废号了。

想想也真是够无语的,他们的部门之间,根本就不沟通,作者真正遇到问题了,他们是不会给你去解决的。

再一个,就是百家号的运营,三天两头拉工作对接群,每个群都活不过一年,最后全都死掉。原因就是百家号的工作人员离职或者调岗。

这些员工离职或者调岗之后,几乎是没有工作对接的,起码是作者对接群,是不会交接的。

每一个新上任的负责人,都要重新拉自己的群。这就导致了,我微信上20几个百家号的官方群,时间一长,有了问题都不知道该问哪个群了。

看得出来,他们内部的员工之间,互相也没有沟通和交流,大家各干各的,谁也不帮助谁。

至于平台能不能良性发展、健康发展,没人在乎,大家都只关心自己的KPI是否完成。离职或者调岗之后,那之前的工作就跟我没关系了,新上来的员工,你爱谁谁......

七、结语

还记得,百家号刚刚内测的时候,百度宣称有6亿活跃用户,百家号这个平台,当时被寄予厚望。很多人一度以为,百度必将在之后的内容生态里,占有一席之地。

然而,百家号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,换来的却是AI低质内容满天飞,换来的却是用户的大量流失,换来的却是百度职业道德委员会通报的高达100余起的腐败案件。

当百家号创作者规模突破1100万时,真正能获得流量扶持的优质作者不足 5%。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,2024年百家号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下降42%,百度APP的内容消费时长占比从2018年的35%暴跌至12%。

当百度在2025年宣布 “重启内容生态治理” 时,曾经的6亿活跃用户早已流失大半。百度百家号,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,什么叫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”。